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九、圣言的字义或外在意义
WH13.圣言的字义是照着世界上的表象来表达的(589, 926, 1832, 1874, 2242, 2520, 2533, 2719-2720节),它适合心思单纯之人的理解力(2533, 9049, 9063, 9086节)。圣言在字义上是属世的(8783节),因为属世之物是属灵和属天事物终止于其中的最终事物,属灵和属天事物立在属世之物上面,如同房屋立在地基上;此外,没有一个外在形式,圣言的内义将如同一座没有地基的房屋(9360, 9430, 9433, 9824, 10044, 10436节)。圣言因具有这种性质,故是一个属灵意义和一个属天意义的容器(9407节);由于这就是圣言的性质,所以字义里面有一种神性的圣洁,这种圣洁一直延伸到每一个细节,直至一点一画(639, 680, 1869-1870, 9198, 10321, 10637节)。尽管在以色列人面前制定的律法已经被废除,但由于其中的内义,它们仍是神圣的圣言(9211, 9259, 9349节)。为以色列或犹太教会,就是一个代表性教会所制定的这些律法、典章和律例,有一些在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意义上仍是有效的;其中有一些要完全照其外在意义来遵守;有一些如果人们愿意,也是有用的;有一些则完全废除了(9349节)。甚至就那些已经被废除的事物而言,由于隐藏在它们内义里面的天上事物,圣言仍是神性(10637节)。
如果不同时照着内义,或也可说,照着来自圣言的真正教义理解圣言,圣言在字义上是何性质(10402节)。大量异端邪说是从没有内义,也就是没有取自圣言的纯正教义的字义中喷涌而来的(10400节)。那些处于没有内在的外在之人无法忍受圣言的内在事物(10694节)。这些人是犹太人,他们今天还是这样(301-303, 3479, 4429, 4433, 4680, 4844, 4847, 10396, 10401, 10407, 10694, 10705, 10707节)。
十二、天堂的一切事物与人的一切事物存在一种对应关系
87.今天的人已不知“对应”为何物。这种无知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原因是,人因爱自己、爱世界而远离了天堂。凡爱自己、爱世界高于一切的人只关心世俗事物,因为这些事物吸引外在感官,满足属世欲望;他不关心属灵事物,因为这些事物吸引内在感官,满足心智。所以,他把它们扔在一边,声称它们过于高深,难以领会。古人却截然不同。对他们来说,对应知识是一切知识的明珠。他们藉此获得聪明和智慧,属教会的人也藉此与天堂交流;事实上,对应知识是天使的知识。上古之人,也就是属天之人,出于对应本身思考,和天使一样。所以,他们甚至能与天使交谈。此外,主时常向他们显现,并教导他们。而如今,这种知识已全然遗失,以致人们不知对应为何物。
注:对应的知识远远胜过其它知识(4280节)。对应知识是古人的首要知识;但如今它完全被人遗忘(3021, 3419, 4280, 4749, 4844, 4964, 4966, 6004, 7729, 10252节)。对应知识曾兴盛于东方民族和埃及当中(5702, 6692, 7097, 7779, 9391, 10407节)。
6362.创世记49:8-12.犹大啊,你弟兄们必赞美你;你手必掐在仇敌的颈项上;你父亲的儿子们必向你下拜。犹大是个狮子的幼崽;我儿啊,你捕获了猎物便上去。他蹲伏,卧如狮子,又如老狮,谁敢惹他?权杖必不离犹大,立法者必不离他两脚之间,直等细罗来到,万民都必归顺他。犹大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,把母驴的崽子拴在上好的葡萄树上。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,在血红葡萄汁中洗了袍褂。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;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。
“犹大啊”表属天教会,在至高意义上表主的神性属天层。“你弟兄们必赞美你”表该教会优于其它所有教会。“你手必掐在仇敌的颈项上”表地狱和魔鬼团伙必从他面前逃离。“你父亲的儿子们必向你下拜”表真理必自动顺服。“犹大是个狮子的幼崽”表具有天生力量的纯真。“我儿啊,你捕获了猎物便上去”表主通过属天层将许多人从地狱解救出来。“他蹲伏,卧如狮子,又如老狮”表爱之良善和源于那良善、在其能力中的真理。“谁敢惹他”表他在地狱里的所有人当中是安全的。“权杖必不离犹大”表权柄和掌控必不离开属天国度。“立法者必不离他两脚之间”表低层事物中来自这国度的真理。“直等细罗来到”表主的到来和那时和平的安宁。“万民都必归顺他”表从祂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真理能被领受。“犹大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”表对外在教会来说,(通过)属世层中的真理。“把母驴的崽子拴在上好的葡萄树上”表对内在教会来说,(通过)来自理性层的真理。“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”表祂的属世层就是来自其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。“在血红葡萄汁中洗了袍褂”表祂的领悟力在于来自其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。“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”表祂的领悟力或内在人只是良善。“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”表神性属世层只是真理之良善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